【新民网2月22日】江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江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江南文脉厚重悠长。无锡是江南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也是江南文化的坚定传承者、积极传播者,素有“太湖明珠·江南盛地”的美誉。2月22日上午,江南文脉研究中心于无锡成立。作为跨学科高水平科研平台,研究中心将长效开展江南文脉的理论研究,进一步加强对江南文脉的挖掘梳理,深入阐发江南文脉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促进江南文脉的传承发展和转化创新,使之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实践之中,着力打造历史文脉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文化名城。
图说:江南文脉研究中心成立仪式 主办方供图
固化江南文脉研究成果
近年来,无锡精心呵护江南文化风貌,精细雕琢江南文化风韵,精致熔铸江南文化风骨,分别围绕“文脉传承与精神家园”“文脉传承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文脉传承与长江文化”主题成功举办了三届江南文脉论坛,为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江南文化作出了积极贡献,也为打造江南文脉研究展示的高端平台积累了宝贵经验。
为守护好传承好生生不息的江南文脉,固化三届江南文脉论坛成果,提炼和展示江南文化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无锡市委宣传部与江南大学联合成立了该研究中心。“江南文化是一座博大精深、取之不尽的宝库,源远流长,灿烂辉煌。研究中心的主要任务就是充分挖掘江南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当代价值,构筑江南文化传承发展新优势,不断提升江南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创造力,彰显文化自信自强的崭新风貌,让江南文脉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江南文脉研究中心教授刘大禹表示,中心将围绕江南文脉的保护、传承等方面开展课题研究、学术交流研讨等活动,为推动无锡文化高质量发展、打造新时代文化名城建言献策。
汇聚名家专家搭建智库
研究中心不仅仅是江南文脉的研究平台,更是汇聚名家专家的智库,中心将协同多方力量为江南文脉研究献真知灼见、谋创新实策、出助推之力。据悉,中心的主要研究力量包括江南大学历史研究院、江南文化研究院、无锡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其他校内外相关研究人员。同时聘请知名专家学者,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复旦大学复旦学院长吴晓明,东南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樊和平,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范金民,浙江大学历史学院求是特聘教授陈红民,浙江省社科院历史所原所长、浙江工业大学特聘教授、《长江文化史》主编徐吉军等为首批特聘研究员,作为研究中心的学术顾问、咨询专家。
“江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具特点的一支,无论是其文化的起源发展还是文脉传承,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需要不断地、深入地去研究,文化中也有很多需要阐释和传播之处。”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说,研究中心的成立,通过实体机构运行,对江南文脉实现扎实、持续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特聘研究员,他将提供历史学、考古学等方面的学术支持,并期待能参与到更多具体的研究工作中,把自己对考古知识的了解,对文明研究成果的积累,用于江南文脉研究中。
研究历史关照当下
研究中心成立的同时发布了2023年研究课题,将围绕“吴文化实学精神源流与嬗变”“运河与现代科技产业发展”“江南民族工商文化百年传承与创新”“新时代江南文脉的保护与传承”“江南文化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路径”等主题,进行系统性讨论和深入开展课题研究。
每年围绕相关主题发布研究课题,以吸引除了校内专家之外的更多研究力量一同来关注江南文脉的传承发展。“课题很有价值,其中既有历史课题的研究,又关注了江南文脉在当代的时代价值。”王巍说,比如,在“运河与现代科技产业发展”这一研究主题,对在数字化语境下的现代社会进行研究,能更清晰地勾勒运河的商业功能,可以在旅游开发、人文景观、文化展示上呈现运河文化的生命力。
“也将有一批研究生将中心的课题作为他们的主要研究方向。”刘大禹说,江南文化需要传承,需要更多年轻力量的注入,研究中心也会引导年轻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觉传承和传播传统文化,用新的逻辑去拼贴、组合、演绎这些要素。“通过他们的语境,激发江南文脉这一传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本文来源于:新民网https://www.xinmin.cn/
原文链接:https://news.xinmin.cn/2023/02/22/32323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