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媒体江南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江南 >> 正文

江南鱼米乡 食安新篇章 ——无锡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纪实

发布日期:2023-09-19  来源:中国食品安全报   本报记者 李黎
资料来源 中国食品安全报

【中国食品安全报9月16日】太湖佳绝处,江南鱼米乡。无锡,位于江苏南部、长江三角洲平原腹地,自古以来就被誉为“太湖明珠”“鱼米之乡”。

自2021年启动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以来,无锡市立足建设“人民满意的共同富裕幸福美好城市”战略定位,对标最高标准,强化示范引领,全力推进创建工作。在2020年全省率先实现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区)全覆盖基础上,全市食品评价性抽检合格率始终稳定在98%以上,全市城乡居民食品安全满意度持续提升。

强化党政同责,巩固创建“基本盘”

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是事关人民群众福祉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民生工程。对此,无锡市委、市政府提高政治站位,聚焦“有责有当”,压实“党政同责”,为创建工作提供了坚实组织保障。无锡市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双组长、所有副市长任副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联合印发《无锡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实施方案》,指定10个部门牵头落实“九项巩固提升行动”“八项示范引领行动”等创建子方案,每个方案均明确一名副市长“挂帅”推进。召开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推进大会,与36个创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8个市(县)区逐一签订创建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将“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完成率”纳入对(县)区的高质量考核体系。

食品安全工作主战场在基层。无锡市创新制定了《基层食品安全治理与食安办建设等级评价》市级地方标准,以标准化形式厘清镇(街道)食品安全工作责任边界,明确基层食品安全隐患排查、协助执法、信息报告和宣传教育职责。

新吴区鸿山街道食安办是无锡市“食品安全工作先进集体”、无锡市首批三星级镇(街道)食安办。“今年以来,我们重点开展两项工作,一项是落实食品安全属地责任,一项是开展食品安全隐患排查。区食安办定期对我们进行考核。”鸿山街道食安办协管员陆锴说。

鸿山街道食安办主任由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潘明兼任。据潘明介绍,鸿山街道食安办现有4名专职协管员。自2012年成立以来,街道食安办队伍稳定,专职协管员都是本科以上学历。“这些都有利于食品安全工作的开展。此外,我们还聘请了第三方开展食品安全巡查工作,和食安办工作形成互补。”潘明说。

2022年,无锡全市共评定三星级基层食安办25家,配套资金补助150万元,着力打造“三星级达标管理、四星级创新引领、五星级典型示范”的基层食安办分类管理模式。

新吴区鸿山街道食安办办公现场。

国家市场监管技术创新中心(特殊食品)

着力智慧监管,科技赋能“压舱石”

振裘持领,万毛自整。无锡市在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中,把握食品安全监管的关键主体、关键环节,推动全市食品安全工作数字化转型,在“严管”中实现“巧管”。

8月31日,无锡市市场监管局举办“无锡数字食安”平台使用培训,面向市食安委各成员单位、各市(县)区食安办以及检验检测机构相关人员传授“使用攻略”。这意味着“无锡数字食安”平台全面投入使用。

从新吴区鸿山街道,到无锡市首条“国字号”商业街——湖滨商业街,食品安全协管员开展隐患排查的流程完全一样。“无锡市数字食安”平台统一了基层食安办协管员的工作场景、操作界面和处置流程,打造了食品安全轻微隐患闭环生态。“小程序”上线一年,累计完成注册3076人,协管各类食品主体28.5万家次,发现食品安全风险点35.1万个,筛查出异常单位4.3万户次。

据无锡市市场监管局科技与信息化处处长邓捷介绍,“无锡数字食安”项目在全省率先整合分散在不同层级、不同监管部门和企业主体的食品安全相关数据,建设食品安全大数据中心、食品安全一体化监管平台和食品安全服务平台,实现了全域食品安全从农田到餐桌“监管+产业+共治”数据共建共享。

——通过“无锡数字食安”的大数据中心,可以查看食品安全主体全景画像、“互联网+明厨亮灶”实景,开展农药、农产品种植、食品生产、经营备案许可,开展小作坊数据分析应用;

——通过“无锡数字食安”的一体化监管平台,可以完成监督检查、风险隐患排查、抽检数据直报、风险交流等工作;

——通过“无锡数字食安”的服务平台,企业主体可以查询自身信息、责令整改情况,开展政策学习与考试培训。

除建成3大平台之外,“无锡数字食安”还形成了1个评估体系和N个食品安全场景应用。“1个评估体系”指创建成员单位梳理上报“数字食安”指标,汇总形成“食品安全量化评估体系”,为市食安委提供参考。“N个食品安全场景应用”包括:针对校园食材、食品小作坊、农贸市场等场景的食品追溯;监管部门进行食品生产非现场监管;“食品安全吹哨人”举报平台;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数字化信用档案等。

登录“无锡数字食安”系统,监管人员和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负责人对企业信用概况一目了然。该系统一站式归集全市食品行业市场主体许可、处罚、检查、抽检、联合惩戒名单等涉企信用信息,结合公共信用分级、通用型信用等级、食品量化风险等级、食品安全责任等级、试行评分等级五个维度,建立食品主体“五维”全景画像,进一步提升针对食品生产主体监管的靶向性、精准性。

一图感知全局,一屏展现成效,一网追溯问政。“无锡数字食安”整合监管应用,强化态势分析,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为决策者、监管者、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以及科研人员提供无忧保障。2022年,无锡市利用监管平台共开展日常、专项、“双随机”等监管任务4255次,参加监管人数2325人次,检查监管对象361748家。

“无锡数字食安”系统驾驶舱界面

突出重点整治,产业发展“加速度”

食品小作坊,产出的是地方风味、“舌尖”美味,另一方面又常常成为“脏、乱、差”的代名词。在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中,无锡市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作用,组织制定了地方标准《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管理规范》,在全市推进集中加工区建设,以集中规范推动小作坊进入新空间、迈向新未来。

新吴区食品集中加工区总面积10800平方米,设置铺位37个。因为小作坊涵盖的生产范围较广,市场监管部门邀请本地餐饮龙头企业——无锡市翠山餐饮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参与管理。通过扎实有效的监管措施、精准到位的服务指导,探索出食品小作坊产业园规范化、集约化发展的新模式,建成无锡市区首家食品小作坊智慧产业园区。

“龙凤大包”是前“无锡金龙凤大酒店”制作的特色面点,已有28年历史,深受无锡市民青睐。2021年,酒店在租赁合同到期后停业,此后,“龙凤大包”小作坊入驻新吴区食品集中加工区。

食品集中加工区实行封闭式管理。记者像员工一样,换上工作服,套上鞋套,戴上口罩和工作帽,采取“七步洗手法”洗手后,方能进入“龙凤大包”的生产车间。只见车间内宽敞整洁,内设馅料预制间、烘焙间、蒸制间、缓冲间、冷却间等,数名身着工作服、戴着口罩和工作帽的员工正安静而娴熟地包着包子。

“这个生产车间的总面积是680平方米,比之前在酒店时的操作间面积大,流程布局更加合理。我们也新上了一些生产设备,生产效率更高,食品安全更有保证。”生产负责人费珏敏介绍说,“市场监管部门和管理公司积极为我们做推广。我们现在除了面向市民零售,还增加了学校、企业客户,承接了区环卫工人的早点。夜班比白班更忙。”

据无锡市市场监管局食品生产安全监管处处长刘会永介绍,无锡现有10个投入运行的集中加工区,入驻食品小作坊264家,超全市食品小作坊数量的1/4,总规模全省第一。在“江苏省食品小作坊整治提优工程”(2020—2022年)实施期间,无锡市新培育市级“名特优”50家,总数达100家;培育省级“名特优”食品小作坊63家、省安全示范食品小作坊30家,总数全省第一。

同时,无锡市还进一步搭建产销合作平台,提高无锡“名特优”食品的知名度,探索食品小作坊创新升级的新路径。先后举办了首届江苏省“名特优”食品小作坊食品品鉴会、无锡市冬之年货节活动和各市(县)区“名特优”食品小作坊产品展销会等。期间,全市“名特优”小作坊产品累计销售额超70万元,洽谈金额超1000万元。今年7月,无锡市举办全省首个食品行业产销对接交易会,全市135家食品生产企业和食品小作坊参展,累计与1463家意向采购商、销售商洽谈,洽谈意向金额达4767万元。

加大支撑保障,示范引领“高质量”

无锡品质食品系列团体标准发布现场。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国家战略。在创建中,无锡市立足全局、着眼长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长效保障机制,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出了坚实步伐。

创建期间,无锡市成功申报《学校食材配送服务规范》等三项省级标准化试点,牵头起草了《江苏省农村(社区)集体聚餐管理和反浪费行为规范》等两项江苏省地方标准,启动了《基层食品安全治理规范》等三项市级地方标准。

高质量标准引领高品质生活。无锡市以标准打造“锡品”品质,初步形成“无锡品质食品”标准矩阵体系:

——组织无锡酱排骨等本地老字号制作技艺、宜兴百合等特色农产品种植加工规范申报市级地方标准,获得立项;

——无锡市营养学会牵头精心制定《供锡品质食品大米》《供锡品质食品鸡蛋》《减盐减脂学生炒饭》《低盐低脂颐养炒饭》等四项团体标准,提出了比国标、行业标准更严格、更营养的无锡标准;

——《学生午餐营养配餐技术规范》年内正式颁布实施,将进一步促进无锡市学生午餐向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江南大学获批建设粮油国际标准研究中心。

无锡加速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计划用3~5年时间打造美食特色鲜明、“美食之都”品牌美誉全国的美食消费特色之城。2023年,全年营业额亿元以上的餐饮企业预计达到15家,并重点打造2条全国知名的美食特色街区。

无锡市是全国保健食品和特医食品的发源地和产业高地。该市围绕“转型升级传统食品产业、加速壮大健康食品产业、前瞻布局未来食品产业”的高点定位,出台《无锡市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3—2025年)》,并召开全市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规划及会议明确,无锡市将构建以政策为导向、江南大学为创新智核、龙头企业为引领、创新平台为桥梁的发展体系,持续打造“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三链融合的可持续发展创新生态,推动全市形成新的千亿级标杆产业,打造全球特殊食品产业高地“东方食品谷”。作为“创新平台”的国家市场监管技术创新中心(特殊食品),由无锡市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与江南大学联合申报建设,于2022年10月正式投入运营,是国内首家和唯一的特殊食品技术创新中心。无锡市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副主任周宇说:“技术创新中心围绕技术研究、成果转化、企业服务三大功能,建成了研发测试、产品中试2大平台,构建了技术服务生态圈,提供‘营养健康一站式解决方案’。我们的目标是,在2025年服务对象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

无锡市食品小作坊参加首届无锡市食品行业产销对接交易会。

发动全员参与,共享共治“新常态”

无锡惠联“餐厨废弃物处置项目”的预处理车间。

食品安全风险的多元性决定了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共治的必要性。无锡市自开展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以来,始终坚持与社会各界协同,激发多元社会力量参与食品安全治理。

全市各级单位成立制止餐饮浪费工作专班,在广泛宣传的同时创新实践,以真招实策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制止餐饮浪费行动:

——成立无锡市餐饮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举行《无锡市餐饮行业公筷公勺使用和反食品浪费行为规范》等团体标准制定签约仪式;

——联合江南大学、市餐饮协会、营养学会等单位推出“营养节约农家宴推荐菜单指引”;

——建立农村家宴“反浪费打卡本”,使用《农村集体聚餐备案管理手册》跟踪管理;

——在全省首开江苏省抽检合格备份样品捐赠先例,指导无锡肯德基公司设立食物驿站,鼓励社区居民免费领取,减少食物浪费;

——新吴区引进“打菜神器”制止餐饮浪费,获国务院食安办工作简报肯定。

推行食品安全责任保险,是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有益探索。早在2016年,无锡就印发了《无锡市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试点工作实施意见》,成为江苏省首个在市级层面推动食责险试点的城市。

近年来,无锡完成食品安全责任保险风险评估单位千余家,开展宣传活动百余场次。全市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覆盖范围扩大至20个业态。目前,全市共有10948家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单位)参加食品安全责任保险,保费金额达1200余万元,提供风险保障金额700亿元。其中,农村集体聚餐、学校食堂、养老机构、高风险食品生产企业等业态保持全覆盖,大型餐饮企业和集体送餐单位覆盖率高达95%。

在无锡,消费者将未吃完的食物打包带走早已成为共识与习惯,餐厅服务员总是积极协助。随后,餐桌上的食物垃圾被集中倒入垃圾桶,由签订协议的有资质的餐厨废弃物收运单位及时收运处理。规范处置餐厨垃圾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无锡市不断加强餐厨废弃物管理,完善餐饮、厨余垃圾资源化处置体系建设。全市共有4处集中式餐厨(厨余)垃圾处置点,合计处置规模为880吨/日。连同在建项目及规划项目,到2025年,无锡市区厨余垃圾处置能力将达1973吨/日。

无锡惠联资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是国资企业,该公司“餐厨废弃物处置项目”位于无锡惠联循环经济示范园内。项目按照无锡市政府提出的“最高标准、最好设备、最优工艺”的“三最”要求设计建造,主要工艺为:餐厨废弃物经预处理后通过厌氧处理产生沼气,沼气送垃圾电厂协同发电,产生的污泥和厌氧沼渣运至园区内污泥处理厂干化处置,污水处理达标后纳管排放。总经理董剑表示,餐厨废弃物处置项目的最大意义在于,能有效减少“食饵猪”和“地沟油”,保障食品安全和人的健康。“我们从餐厨垃圾中提取出来的油脂销售给有资质的企业,大部分出口到西欧作为生物柴油、航空煤油的原料,少部分作为国内增塑剂、日化洗涤产品的原料。城管部门对我们实行强监管,每个月的销售单据都要报给城管局,追溯流向。”

江南鱼米乡,食安无锡城。

随着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的推进,无锡这片江南鱼米乡,不断书写食安新篇章。

创则必成。

这是无锡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坚定决心。

这是经过多年接续奋斗后,无锡食品安全工作夯就的坚实底气。

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安全报http://paper.cfsn.cn/content/2023-09/16/node_2.htm

原文链接:http://paper.cfsn.cn/content/2023-09/16/content_145194.htm


阅读( (编辑:于乐)

    点击排行| 精华推荐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