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媒体江南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江南 >> 正文

江南学子三下乡实践感悟: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

发布日期:2023-09-07  来源:中青校园   崔恒源
资料来源 中青校园

【中青校园9月7日】为进一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大众应急救护技能水平,2023年6月28日到8月4日,江南大学“博爱青春”志愿服务团队依托医学专业优势,立足校园、服务周边,在无锡、天津、东营、南充、临沂等不同省市开展形式多样的应急救护知识宣传活动,内容涵盖心肺复苏术、海姆利克急救法、伤口的正确处理方法及包扎、夏日防中暑指南等多个方面。项目受到多方支持,取得了良好成效。

很多时候,一个小小的不经意的动作有可能就会造成一个生命的流逝,看到各种急救失败与成功的案例,我感触很多,缺乏急救知识,在面对紧急情况时普通人显得多么无奈,因此,开展应急救护知识宣传活动、提高大众的应急救护意识刻不容缓。今年4月,我踊跃报名了江南大学“博爱青春”志愿服务团队,经过遴选,我如愿成为了一名红十字会志愿者。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志愿团队每次开展活动前都会进行集结例会,多次反复的试讲、培训打磨。培训内容以现场、初级、易掌握的救护知识和技能为主,主要包括: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四项基本技术以及现场心肺复苏技能、灾害防护、海姆立克急救法等。心脏骤停黄金抢救时间是4分钟,生命稍纵即逝,时间就是生命。我们在工作生活中会伴随着一些不可预测的紧急情况或意外事故,而现场急救可以为挽救生命、减轻伤残争取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因此学习掌握应急救护十分必要。

记得在第一次培训见面会上,在老师专业又洋溢的讲解中,我们深刻了解到如何实施正确的急救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一步一步地做。大家的参与度很高,我们也很快的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急救方法。看老师做得很容易,但当我们自己操作时,总会忘记很多步骤,手忙脚乱。老师告诉我们一旦遇见紧急情况,一定要学会冷静,除此之外还要多练习,多实践,学会在压力下保持冷静的头脑,这很重要。我们以后会面临很多突发情况,而平时的每次练习可以让我们逐渐掌握急救知识,提高拯救自己和他人生命的可能性。

图为志愿者正在进行应急救护培训。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程博 摄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完急救知识后,我要用之于实践。2023年7月16日,我第一次以志愿者的身份去金匮公园进行志愿服务。在活动当中,我们讲解了心肺复苏术、海姆立克急救法、伤口包扎等常识。活动之后,我大致掌握了志愿服务的全部流程。这次宣讲让我明白既要认真落实和把握工作的节奏,又要时刻秉持严谨的态度,能够将所学的急救知识传授给有需要的人,传播到大众当中,同时也激励了我在今后的医学生涯中要勤于思考、锻炼自我。

图为志愿者在公园进行心肺复苏演示。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于瑛童 摄

有了上一次的活动经验,我又参与了一次令我难忘的宣讲活动,这次由我来主讲。2023年7月25日下午,我们来到了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奥淼国际幼儿园,向教师开展了一场应急救护知识科普课堂。这次我们以讲解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围绕日常应急救护常用技能,用生动的语言和现实案例,对如何采取正确、有效的防护应急救护措施等知识进行了详细说明。在活动中,我们了解到人们多少对急救的理解与操作存在误区,例如心肺复苏术的按压频率要保持在120次/分钟,而有的人按压速度不适,如果频率太低,会达不到心脏按压的效果;频率太快,心脏会来不及舒张,从而影响患者的泵血功能。所以要及时普及急救的正确方法,纠正人们的细节性错误,消除了人们对急救的误区,从而防患于未然。这次活动很成功,提高了老师们的安全防范意识,让老师掌握了基本急救操作技能,有利于有效处理突发事件和意外伤害,从而更好地保障幼儿学生的在校安全。本次宣讲活动内容丰富精彩,受到老师们的一致好评。活动结束后,沂水奥淼国际幼儿园负责人表示,“今后校园内外遇见突发意外,我们不仅能进行自我急救,也可以为他人进行紧急救护,利用所学的急救知识及时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得到他人的赞扬与认可,我们感到十分荣幸,但更多的是谦虚、谨慎,我们会精益求精、孜孜不倦,为提高大众的应急救护知识水平努力奋斗。

图为志愿者在沂水奥淼国际幼儿园宣讲。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潘文博 摄

生命无小事,救护是关键。在生活中,意外随时会到来,太多的不确定因素会让一个生命稍纵即逝。这次志愿服务让我们深刻了解到,在面对紧急情况时,我们能做的不再是无奈和等待,而是及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挽救他人生命。我们要增强救助他人、奉献爱心的责任感,让身边更多的人了解急救,让1%的概率不断朝着100%迈进!

图为团队志愿者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程博 摄

本文来源于:中青校园

原文链接:https://xiaoyuan.cycnet.com.cn/s?uid=6874809&app_version=1.4.9&sid=1595234&time=1695205596&signature=9glp5xY6RDENobMmkVO75nAY8tRWORGa8GPZQwnj20JBreK3Ay&sign=ae46e844000ccc632f23e9672256b0df#


阅读( (编辑:于乐)

    点击排行| 精华推荐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