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媒体江南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江南 >> 正文

青春报国赤子心︱孙嘉:丹心为国,做顶天立地科研人

发布日期:2023-07-31  来源:学习强国   喻婷 张浦励 唐磊 高波 童棹凡 费念渠 郭凯伟
资料来源 学习强国

【学习强国7月31日】负笈求学志,拳拳报国心。从李四光、程开甲等老一辈科学家开始,一代代学子海外学成后回国投身国家建设事业。为弘扬留学报国光荣传统,在习近平总书记给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回信一周年之际,新江苏·中国江苏网特别推出“青春报国赤子心”大型融媒报道,聚焦留学归国青年,讲述他们生逢伟大时代,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的奋斗故事,展示他们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自觉追求。

微生物的世界藏着哪些奥秘?特殊食品能为人体的免疫系统提供何种帮助?在江南大学,有一支活跃在医学和食品科学交叉领域的团队。他们观察不同菌群,又从中提取关键微生物,创造出不同的药膳。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孙嘉,正是这支队伍的带头人。从留学海外到归国研究,孙嘉用23年的时间践行青春报国理想。

带着天安门前的全家福一起出国

太湖之滨、蠡湖之畔,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实验室内,每天都有师生埋头于不同的实验操作里。微观世界中,那些活跃的菌群代表着一种可能,即研究人员可通过控制微生物为人体的生命健康提供帮助。孙嘉便是和各类肠道菌群打交道的“高手”。而这份“缘份”,还要追溯到2000年的夏天。

“我当时正在南京大学参加军训,老师带来消息说学校准备推荐我去新加坡攻读本科学位。”只有18岁的孙嘉,怀揣着好奇和激动投入到新生遴选的准备里。经过一系列考察,孙嘉顺利通过遴选,接到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我是一个很念家的人,虽然出国学习很值得开心,但一想到离开父母到另一个国家,我心里很舍不得。”眼见开学日越来越近,孙嘉收拾好行囊,准备从北京启程至新加坡。出发前两天,陪同的父母和她一起来到天安门,留下一张全家福。

“全家福里有‘小家’也有‘大家’,身边站的是父母,身后是祖国,对于即将出国的人来说,这张照片装的就是我心里最牵挂的‘人’。”这张全家福跟着孙嘉登上飞机,伴随她在国外的学习与生活。

到达新加坡后,孙嘉从专业课程入手,在日复一日的刻苦钻研下,先后获得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生物医学学士学位和炎症免疫学博士学位。2009年,孙嘉又启程前往瑞典,在久负盛名的卡罗林斯卡医学院从事博士后工作,专攻生物活性物质与重大炎症疾病的关联。

国外求学的日子,孙嘉感受最深切的还是科研人员的专注坚持。“很多老科学家们的办公室就在实验室某个角落,真正把科研当成生活甚至终身事业,给我们年轻人很大启示与鼓励。”在孙嘉心里,科研精神跨越国别,比起外界给予的各项荣誉,找到能让自己长久奋斗的目标更加难得。

2013年,孙嘉带着师友祝福,归国。

从小事开始,成为肠道“工程师”

“回国之前,我也得到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法国几家研究院的工作机会,但骨子里的念家情感没法平复,我还是更想回到父母的身边,回到自己的祖国。”除了浓厚的归乡情怀,孙嘉同样看好国内的发展前景,希望将自身的学术背景和正在兴起的大健康产业需求相结合。

江南大学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在我国同类学科中创建最早、基础最好、覆盖面最广,成为孙嘉回国后工作的首选。刚到江南大学,摆在孙嘉面前的第一件事就是组建自己的研究团队。

“国外相对成熟的实验室,有技术人员负责打理实验器材。刚回来那会,小到一个天平或者离心机都要我和学生买回来。”孙嘉回忆,彼时研究团队里除了自己,只有两三个研究生。就这样,她和只比自己小几岁的学生,从小事做起,逐渐成为一个成熟的团队。

10年过去,孙嘉带领的营养与免疫健康研究团队总人数达到20多人,并发展为一支包含副教授、讲师、博士后、研究生、本科生在内的成熟梯队,还多次在国际顶尖期刊上发表研究成果。“看着团队历经初创期,逐步向好发展,我很有成就感。”

肠道聚集了远超过人体细胞数目的微生物和全身一半以上的免疫细胞。肠道安全,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孙嘉立足医学和食品的交叉领域,重点研究食品营养与免疫健康,尤其关注消化道上的免疫性疾病。“我们研究疾病的发病机理和相应的治疗靶点,设计开发出特殊食品。”孙嘉透露,团队最近发现的丁酸梭菌不仅能调理肠道微生态紊乱疾病,还对血糖有非常好的调节作用。目前,团队已经将申请的专利转让给合作公司,后期继续把丁酸梭菌作为临床微生态新功能进行推广和应用。

“特殊食品的指向性和针对性强,不光给人体提供营养,还缩短病人的住院时间,在节省病人医疗开支上很具现实意义,也能提升整个国民的幸福健康指数。”除了丁酸梭菌,团队还围绕多肽脂肪酸、益生菌、益生元等开发药膳,构建出一支“肠道工程师”队伍。

成为顶天立地的科研人

13载海外留学、10年国内钻研,孙嘉在找寻科研目标的道路上逐渐从懵懂走向成熟。“开始觉得科研可能是一份工作,后来慢慢体会到科研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渠道。科研是尝试探索的起点,更是不断求知、求证的过程。”

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给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回信,希望留学归国青年大力弘扬留学报国的光荣传统,以报效国家、服务人民为自觉追求。孙嘉对此深有感触,回忆起江南大学历史上为了家国奉献的老一辈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的陈騊声,令孙嘉敬佩不已。

陈騊声(中间)

1932年,陈騊声公费赴美国留学,而后在欧美多个国家考察微生物工业。回国后,他在中国酒精厂任总化学师,又在炮火轰隆中从事著述,并在各大学授课。陈騊声一生皆致力于研究酒精、酱油、氨基酸发酵技术,其中对酒精发酵技术的专研长达70年。在陈騊声带领下,我国传统发酵科技不断革新,工业微生物新体系逐步建立,为当时国际环境下的国家工业竞争贡献了力量。

“陈騊声教授年轻时生活的年代动荡,但他依然能在战火与炮声中潜心科研、教书育人。研究并提出蜜糖发酵方法,使酒精日产量比预计值高出一倍,这在当时并非易事。”孙嘉说,前辈们以崇高的爱国情怀和艰苦钻研的科学精神,为国家发展和人民的生命安全作出贡献,直到今天也让人动容。

“刚回国时,江南大学前辈陈卫院士曾叮嘱我们,一定要明确科研意义,顶天又要立地,从实际问题出发,做到有的放矢。”从懵懂求学的留学生到带领团队的教授,孙嘉在追寻科研目标的道路上留下了一串串脚印。随着时间的流逝,孙嘉伴随着科研工作成长,也把科研意义传递给学生。

“不该只为研究而研究,应该从问题中来,回到问题中去。希望学生们早日找到自己的科研意义,把个人价值追求同国家社会发展联系,成为顶天立地的科研人。”孙嘉说。

本文来源于:学习强国江苏平台

原文链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3115626881735038605&cdn=https%3A%2F%2Fregion-jiangsu-resource&item_id=13115626881735038605&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t=1690792498107&showmenu=false&ref_read_id=4f460e73-7d43-4a37-908e-2f029acfd85d_1690792977810&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


阅读( (编辑:于乐)

    点击排行| 精华推荐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