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4月25日】养心圣地
神秘从江
带你走进贵州黔东南山村孩子的世界
从江县,隶属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主要民族以苗族、侗族、壮族、瑶族、水族等少数民族为主。
这里的人们自古以糯米为主食,在高山梯田里种植着近百种原始的糯稻。远离现代文明的喧嚣,散落的村寨像一个个孤岛,深藏在大山深处。
从江地理位置
从江县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山地过渡地带,全县有大小山峰1615座。“连峰际天兮,飞鸟不通。”500多年前,王阳明面对黔道之艰就发出叹息。从江县是贵州省通车最晚的县,直到1964年才修通黎平至从江县城的第一条公路,填补了从江无公路的空白。
4月17日至4月21日,灵山慈善基金会工作人员和江南大学商学院谢玉梅老师、博士生江旭雅,法学院盖中辉老师一行四人来到贵州黔东南从江县,开启了为期5天的调研走访。
我们的行程
以从江县洛香镇为中心,共同走访了贵州从江县的大歹村、上歹村、归单村、加榜村、朗洞村、独洞村、黎平县中潮村等地区,调研了上歹小学、儿童陪伴之家等,在独洞村举办座谈,考察中潮村青年回乡创业基地,并向独洞小学捐赠了500本阅读绘本。我们以为他们会害羞,
其实他们很大胆!
上歹村,我们的村书记回来啦!
四年前,江南大学盖中辉老师主动请缨,独自前往从江县先后担任上歹村、独洞村驻村第一书记,在他离任时,村民以高规格礼仪含泪送别。
新闻图片:盖老师离任村民送别
原本以为上歹村的孩子们会沿袭村庄的传统,保持一种含蓄而矜持的性格,仿佛他们是被这个世界的纷扰所遗忘,安静地生活在这片宁静的角落。
上歹苗寨
然而,抵达的那一刻,眼前的景象却让我们大感意外。
正值小学放学之际,成群结队的小朋友背着书包,欢声笑语地踏上归家的路途,宛如山涧中流淌的清澈溪水,于静谧的山谷间回荡,为这片乡村带来了别样的生机与活力。
给小朋友发零食
我们给他们分发零食,他们不仅欣然接受,更是快乐地地招呼着其他的小朋友过来。
“他没有,她也没有领到!”
“快过来!这儿有零食!”
给小朋友发零食
他们的笑脸如阳光般灿烂,我们的心情也随之变得轻松愉悦。
孩子们没有对陌生人的警惕,更多的是亲切和热情。哪怕在城市里,也少见这样的开怀,这让我们十分惊讶,也让我们感到温暖。
走访村寨
这一切的亲切感,都是源自盖老师。
那一年,他用最短的时间走遍了村庄小路;那一年,为了解村子里“祖国的花朵”,他挨家挨户的拜访;那一年,因为脱口而出孩子的名字,村民们戏称,盖书记还是个孩子王。
走访村寨
时至今日,盖老师的影响力不仅仅体现在孩子们身上,更是深深地烙印在了这个村落的每一个角落。
“盖书记,你回来了,今晚来我家吃饭哩!”
在村民家用餐
家人般亲切,使得这次走访,更真切地感受到这片土地的魅力。
冷水洗澡
面对这样的环境,他们却说...
学校基础设施问题
上歹村小学调研期间,我们深入了解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环境,发现了一些既令人心痛又亟待解决的问题。
学校的爱心浴室,曾是孩子们放学后挤在一起享受温暖热水的放松之地。可是最近一段时间,水管出现了故障,导致热水供应中断。
与他们相处时,总是能感受到孩子们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和对生活的热爱,但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他们所处环境的艰辛。
这些问题看似微不足道,但却直接关系到他们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当地老师反映:学校的很多基础设施,都是社会上的爱心企业和善心人士捐赠的。
我们现在拥有的,是过去不曾有过的......
然而,在临走前,老师还是忍不住和我们说道,“虽然学校地处偏远,但卫生课一样不落下。这边的孩子可能比较早熟,我们从一年级就开始教育男生要尊重女生。
可每当女孩面临经期时,卫生知识,我们可以去灌输,但卫生用品,还真的挺缺的。”
害羞但不怕生
绝美风光
民族非遗
云海苗寨加榜梯田和侗族大歌
当晚,我们选择在村寨中过夜。正值谷雨时节,夜深人静之际,狂风突然呼啸而起,伴随着电闪雷鸣,暴雨倾盆而下。躺在床上,身心疲惫不堪。然而,当我渐渐陷入沉睡时,我并未意识到,这一夜将带给我们难以忘怀的美景和心灵的洗涤。
第二天清晨,一缕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轻轻洒在我们的脸上。我们慵懒地睁开眼睛,窗外的景象让我瞬间清醒。只见云海翻滚,如同仙境般的美景映入眼帘。
那一刻,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的世界中,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
沿着小道漫步。每一步都仿佛踏在云端,仿佛在仙境中漫步,美得让人心醉。
在欣赏完云海之后,我们再次来到上歹小学。走进校园,孩子们欢快的笑声和朗朗的读书声扑面而来。
上歹小学早读课
视频来自盖老师的视频号
与村委告别后,我们踏上了前往加榜的旅程。
途经归单,拜访盖老师长期资助的一户家庭
加榜梯田,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西部月亮山腹地的加榜乡东北面,距从江县城80公里,是中国最好梯田之一。
走进加榜村,仿佛走进了一个宁静而神秘的世外桃源。这里的山水相映,绿树成荫,处处透露出一种古朴而自然的韵味。
梯田中散落着苗乡特有的吊脚楼。是苗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杰作。
2012年火热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第7集《我们的田野》就有8分钟讲到了加榜梯田。
中国人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这不仅是一种因地制宜的变通,更是顺应自然的中国式生存之道。从古到今,这个农耕民族精心使用着脚下的每一寸土地,获取食物的活动和非凡智慧,无处不在。
结束了在加榜村的调研工作,我们受邀前往朗洞村。在那里我们受到了朗洞村村民的热情款待。
朗洞村坐落在都柳江畔,青山绿水环绕,宁静而和谐。
为了表达对我们的欢迎,全村人特意在小广场上摆开了一场丰盛的宴席。
餐后,当地的小朋友们又为我们献上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民族乐器和侗族大歌表演。
民族乐器与侗族大歌
视频来自基金会工作人员视频号
悠扬的旋律,宛转悠扬,令人陶醉。侗族大歌更是独具特色,歌声激昂高亢,充满力量,仿佛能够穿透人的心灵,让人感受到侗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也为今天的行程画上了句号。
眼睛到达不了的地方
文字可以
西部儿童阅读计划
读书的意义是什么?
人民日报给出答案,“无论你的人生正面临什么,你都能从书中找到继续前行的力量”。
那些远在大山深处的孩子,他们知道读书的意义吗?他们对读书这件事,又有多少的认知与热情?
第四天,我们终于抵达了此行的一个重要目的地。
在喧嚣的世界之外,隐藏着一个静谧的村落。这个村洛仿佛是被时光遗忘的角落,静静地矗立在山水之间,几乎与世隔绝,却又独具魅力。
这就是独洞村。
从江县洛香镇独洞村毗邻黎平县,是全镇最偏远的村之一,地理位置不佳,自然禀赋匮乏。独洞村有一所完小坐落于一处山顶,还有一个大中小班都有的幼儿园,生源覆盖到周围五六个村。
学校的窗明几净非一日之功,千里之遥的孩童亦难以时刻关注。然而,在那些脚步难以涉足、眼睛无法触及之处,文字的力量却能够穿越时空,触及心灵。
独洞小学,一直以来都是我们【西部儿童阅读计划】所关注的重要节点。
自我们启动这一计划以来,我们始终致力于改善西部地区儿童的阅读条件,为他们带去丰富的知识和阅读的快乐。独洞小学,作为我们捐赠的第五个乡村书屋点,承载着我们深厚的期望和关怀。
在这次捐赠活动中,我们得到了苏州TD策划的支持,为我们提供了资金上的帮助。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加入,我们的捐赠活动才得以顺利进行,让更多的孩子们受益。
捐赠人寄语
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所有的生命都应该绚烂而精彩。我就是想力所能及的,在山区孩子幼小的心灵深处播下希望的种子,让他们对未来对外面的世界,有所憧憬有所期待,并且帮助他们去构思去追逐梦想。
想给爱学习的小朋友一点奖励
想让走出大山的学子没有后顾之忧
点亮崽崽们的读书梦
20日下午,我们和独洞村委、独洞村各群体代表开展了关于独洞村现有资源和需求分析的座谈会。会议讨论了乡村发展中的七个方面:建筑资源、金融资源、人力资源、政治资源、社会教育、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
会议提到,独洞村为了支持其学子走出大山,前往镇上和县城接受初中和高中教育,已经设立了教育基金。这项基金主要依赖于村民的自发捐赠来维持,然而,考虑到独洞村相对落后的经济条件,其独自承担这一基金的压力较大。希望外界能够提供一些支持,为这个基金注入活力。
大山里小朋友们的梦想
同时,也能为独洞小学成绩优异的小朋友以助学金的方式提供小小的奖励,让他们知道知识改变生活,学习改变命运。
会后,我们再次踏上路程,前往黎平县中潮村调研养殖户。
乡村振兴
与
儿童陪伴
最后一天,依然在调研的路上
即使是从江之行的最后一天,我们依旧马不停蹄地在调研的路上。
调研从江没能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并参观何首乌加工写在最后
我们走进大山,是为了让你们也可以走出大山
历经数年时光流转,黔东南再次以其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沿途基础设施的持续改善,曾经封闭的大山正逐步敞开其怀抱。当地村民的热情好客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浓厚的人情味,小朋友们的天真烂漫更是为这里注入了无尽的活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通过不懈的努力走出大山,而返乡青年更是敢于担当,积极投身于家乡的建设与发展。
如今的黔东南,如今的从江,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来探索这片土地。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我们相信,未来的黔东南一定会更加美好,这片土地绽放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愿所有大山里的孩子都能走出大山,再反哺家乡, 和我们共同见证祖国的繁荣与美好。
本文来源:凤凰网https://gongyi.ifeng.com/
原文链接:https://gongyi.ifeng.com/c/8Z4BDpG2g5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