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首页轮播图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首页轮播图 >> 正文

2024“民生智慧·设计未来”系列国际会议V:回应本质在江南大学成功召开

发布日期:2024-11-10  来源:设计学院   文:王晔、滕影 图:会议摄制组 审核:王维青

11月8日-9日,2024“民生智慧·设计未来”系列国际会议V:回应本质在江南大学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校长陈卫,全国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主任、同济大学副校长娄永琪,教育部高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分委会副主任、南京艺术学院校长张凌浩,全国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委员、四川美术学院副校长段胜峰,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王中,国际社会创新与可持续设计联盟(DESIS)发起人兼主席Ezio Manzini,国际艺术与设计院校联盟(CUMULUS)荣誉主席、法国南特大西洋设计学院校长Christian Guellerin,国际艺术与设计院校联盟(CUMULUS)主席Lorenzo Imbesi,国际设计研究协会联合会(IASDR)前主席、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院长Kun-Pyo LEE,全国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秘书长、同济大学教授范圣玺,全国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委员、南京艺术学院原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谢建明,浙江大学教授王小松,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辛艺华,西北工业大学教授陈登凯,大会主席、江南大学设计学院院长魏洁,以及江苏高校设计学学科联盟的领导和嘉宾、兄弟高校和行业领域的300余位参会代表出席会议。江南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李佳敏、社会科学处处长王建华、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副处长蔡建英,以及设计学院的党政领导班子、各学科方向教授、系部主任等师生代表出席会议。开幕式由设计学院党委书记王维青主持。

陈卫致欢迎辞,对与会的专家学者表示欢迎。陈卫在致辞中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对会议的专家阵容和内容设计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会议的深入研讨,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设计教育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发展阶段的转型和进步,希望设计学院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打破学科界限和专业的壁垒,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促进多维度协同创新,激发设计探索的创造力,培养更多具有系统性、思辨性思维的复合型设计人才和设计领导者,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娄永琪代表教指委致辞。他从设计学科获得的历史性进步言及当下中国设计教育面临的挑战与问题,他指出,中国的设计教育应根据高校发展战略、学科发展定位、区域需求导向等情况,确立与创造具有自身特色的设计教育模式,由此可以构建出更加多元的中国设计学科完整体系与丰满内涵。

Ezio Manzini在致辞中对大会组织工作深表谢意。他从国际社会的语境出发,提出对设计的本质应从不断变化的技术与文化中探求源头与答案。他指出,设计的本质表现出持续更新与迭代的特征,当代的设计师应顺应这种变革,在实践中,不断反思自身定位、设计任务、使命责任与设计规范。

Lorenzo Imbesi在致辞中表达了对江南大学国际合作水平的高度评价,围绕本次会议主题,提出设计本质的探讨和城市发展与城市共同体的关系,希望通过设计领域的共同努力,创造可持续性的未来民生福祉。

魏洁做大会主题发言。魏洁对远道而来的专家学者表示感谢与欢迎,她回顾了从2020年以来举办的五次“民生智慧·设计未来”系列国际学术会议的初衷、主旨和意义,重点介绍了本次会议的主旨意义和整体构架,期望借助本次会议,与国内外学者共同探讨设计如何促进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

会议期间,邀请了国内外资深专家进行了8场精彩的主旨报告,并同步举办了研究与实践高水平人才培养论坛暨江苏高校设计学学科联盟年会、DESIS国际研讨会:社会创新的本质与设计回应、国际艺术与设计院校联盟Cumulus中国区会议-全球化潮汐下的设计教育、期刊与设计学交叉学科建设国际论坛、新质出行:未来交通的数智体验、乡土人居环境的传承与再生、文心造物:造物设计的文化自觉、人工智能驱动的公共艺术创新生态等8个平行分论坛。主旨报告环节分别由设计学院副院长廖曦和江南大学社会科学处副处长沈张帆主持。

娄永琪教授以“From DesignX to DesignS(从“设计X”到“设计S”)为题,讲述了基于上海的地域背景下,设计驱动创新又反作用于设计的发展历程。他以十年前提出的DesignX为导引,阐释了在复杂社会系统设计过程中的复杂性、模糊性及其不确定性,进一步分享了2024年世界设计之都大会提出的DesignS倡议的深刻内涵。S既是上海的首字母,也是协作的意思,阐述了设计与科技、设计与文化、设计与协同、设计与情感的多重意义。

Ezio Manzini教授的演讲以“生态转型中的设计”为题,结合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运用,社会可持续发展与适应生态转型的关系引发了深入思考,他指出为适应这种社会转型,作为设计工作者,应明确自身定位(WHO)、把握地域特征(WHERE)、更新设计范式(HOW),关注人与社会的和谐生态发展,以此来提高设计工作的效度与信度。

段胜峰教授以“能量的驯化、设计的进化”这一主题开展演讲。结合古今中外历史上经典的器物与工具,阐释了设计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形成的发展特点,具有持续迭代、不断进化的特征。而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千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当下的机遇来源于可持续设计、绿色设计及生态设计,因此,生态设计将是中国设计影响世界的一次难得的机遇。

Christian Guellerin教授围绕“领导伦理的概念”展开演讲,他结合设计院校人才培养和设计实践管理经验, 建设性提出设计领导伦理的概念,他指出,设计教育发展核心的本质是解决人的问题,为人的发展而服务,领导伦理的问题的核心在于人的本质和人的发展,设计教育的本质在于推动设计师领导能力和系统思维的提升,推动设计师成为世界变革的创新驱动者和领导者。

张凌浩教授以“人工智能时代与设计思维变革”为主题,结合人工智能在科学研究、教育教学、技术创新领域带来的变化和技术应对,为我们展示了人工智能时代对创新设计的工具、方法和思维带来的挑战。他强调,需要结合新的时代的发展趋势,及时更新思维范式,将数据、分析、迭代、文化及伦理与设计思维做新的整合,以适应新时代设计的变革。

Lorenzo Imbesi教授围绕“开放的设计:在设计中增强协作和民主”这一主题,通过生动丰富的案例分享了设计对推动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意义。他在演讲中关注到了一些新兴场景,这些场景突出了设计师在社会中不断变化的角色和他的网格化的组织结构。针对这些新兴场景,设计可以在复杂的网格中扮演智能代理的这样一种新的角色,来超越自上而下的方法,积极传播和开发促进我们的协作和共创的工具。

王中教授以“艺术赋能 唤新城市”为主题,从变局、中国、世界、重新定义公共艺术、愿景等几组关键词,分享和讨论了艺术赋能如何唤新城市的深入思考和洞察。他指出,艺术与设计是城市的生产力和文化力,城市是文化的容器,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公共艺术是城市文化最直观、最显现的载体,以艺术为导向的城市设计不但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必然需求,而且必将对未来的城市发展和格局建立起到关键性作用。

Kun-Pyo LEE教授围绕“新兴设计学院,促进跨学科创新设计实现”这一主题,结合了自己多年来对于设计学科跨学科发展和创新的研究和理解,对设计教育和设计学院对人才培养的定位中如何应对复杂社会系统的问题与挑战分享了深入的洞察,他指出,在人工智能持续发展的当下,设计院校要通过深入设计研究提升整个社会的设计思维能力。设计的观念在不断发生变化,设计研究和设计教育更应及时反应来推动对这些变革的应对。

作为“民生智慧·设计未来”系列国际会议的收官之作,本届会议由江南大学主办,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教育部体验设计前沿方法与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和《创意与设计》杂志共同承办,得到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设计学学科评议组、全国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教育部高等学校设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国际艺术与设计院校联盟(CUMULUS ASSOCIATION)、国际社会创新与可持续设计联盟(DESIS NETWORK)的大力支持和指导,汇聚了全球10个国家和地区、45所高校和行业企业的80余位设计精英学者与实践者,以“回应本质”为主题,通过8场主旨报告和8个平行分论坛,在全球化与复杂挑战交织的当下,共同围绕设计学科发展新趋势新动态、新理念新方法、新实践新案例深入探讨了设计如何促进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如何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何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可持续发展。会议议题丰富,受到了国内外设计学科领域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以设计的可持续创新力和对设计教育本质的思考回应了“民生智慧·设计未来”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校长陈卫致辞

全国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主任、同济大学副校长娄永琪致辞

国际社会创新与可持续设计联盟(DESIS)发起人兼主席Ezio Manzini致辞

国际艺术与设计院校联盟(CUMULUS)主席Lorenzo Imbesi致辞

与会嘉宾(部分)合影

阅读( (编辑:滕影)

    点击排行| 精华推荐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

Baidu
map